卢旺达曾是德国和比利时的殖民地。1959年,独立前3年由比利时多数族群,胡图族,推翻了执政的图西族的国王。自1962年独立以来,卢旺达历史就次充斥着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冲突。在其几年内,数千名图西族人被打死,还有一些将进十五万的图西族人流亡到周边国家。这些流亡者的儿童后来成立了一个叛乱团体,卢旺达爱国阵线。1990年,以图西族为主体的卢旺达爱国阵线从乌干达的根据地入侵卢旺达。对此,当时的朱韦纳尔‧哈比亚利马纳军政府声称图西族企图再次奴役胡图族人,采取了对图西族种族灭绝的政策。战争一直持续了两年,1992年,政府军和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签订了停火协议。战后,随着一些政治和经济动荡,加剧种族紧张局势。1994年,哈比亚利马纳总统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中,机上人员包括总统本人和邻国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‧恩塔里亚米拉在内全部遇难。接下来的两个月内,军队和各军事组织在种族屠杀中杀害了近80万的图西族和胡图族平民。爱国阵线再次攻入,7月占领了卢旺达北部。在10月,卢旺达爱国阵线宣布停火协议,此一事件终告段落,在此事件中,其联合国及西方国家在此期间几乎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及动作,放任胡图族军政府、民兵及激进份子进行屠杀行为。 此一事件结束后,因为害怕图西人的报复,超过2百万的胡图族人逃离祖国,逃到邻国布隆迪、坦桑尼亚、乌干达和扎伊尔共和国。自那时以来,大多数难民已返回卢旺达,但数千名仍然留在邻国扎伊尔共和国,并形成了一个一心想夺回卢旺达极端主义,像在1990年尝试的卢旺达爱国阵线。尽管有大量的国际援助和政治改革-包括卢旺达于1999年3月的第一次地方选举、在2003年8月和9月第一次种族灭绝后的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-该国继续斗争,以促进投资和农业产出,民族和解是复杂的、真正的和感受到的图西族的政治优势。基加利的日益集中和不容忍不同政见,胡图族极端分子的唠叨叛乱越过边境,和卢旺达参与了两场战争,最近几年在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继续阻碍卢旺达的努力,以逃避其血腥的遗产 由于大屠杀的结果,此国的男性大量死亡或因屠杀罪入狱而使人数锐减。现今此国的重建工作及国会议员大多数由女性担任,并推动胡图族与图西族的和解。